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傳染性疾病,是全球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我國是全球結核病高負擔國家,每年新發(fā)結核病患者居全球第三位。有研究表明,全球結核病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為15.3%。我國2011年針對結核病住院患者的調查也發(fā)現,肺結核患者并發(fā)糖尿病的發(fā)生率為13.0%,高于當年全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因此,在肺結核患者中開展糖尿病篩查和控制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可以早期發(fā)現糖尿病并給予最佳治療和健康教育,而且可以改善肺結核的治療效果,降低肺結核復發(fā)和死亡的風險。
一、開展糖尿病篩查
所有成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都應進行糖尿病篩查,尤其對于年齡≥40歲、超重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診斷為糖尿病前期人群、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有巨大胎兒生育史者。其中,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是從肺結核患者中篩查糖尿病的首選檢測指標,且最好在肺結核診斷和登記時開展篩查。
對于未患糖尿病的肺結核患者,可以首先開展單次隨機血糖(RBG)檢測。對于血糖≥6.1mmol/l的患者,進行單次空腹血糖(FBG)檢測或單次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有條件的地區(qū),也可以加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如果糖化血紅蛋白≥6.5%或空腹血漿葡萄糖≥7.0mmol/l,則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在制定肺結核治療方案時需要考慮糖尿病的影響。另外,在肺結核治療期間,也要定期監(jiān)測血糖變化情況。
二、明確血糖控制目標
對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公認目標是糖化血紅蛋白<7.0%。但由于肺結核治療期間,尤其是治療開始后2個月,存在應激性高血糖或嚴重高血糖情況下,HbA1c<7.0%的目標可能很難實現。因此,我國專家建議,肺結核治療期間,對于并發(fā)心腦血管疾病、或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高齡,或肺結核病情嚴重者,可以將血糖控制目標設為HbA1c<8.0%和空腹血糖7.8-10.0 mmol/L(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為HbA1c<7.0%和空腹血糖4.4-7.0 mmol/L)。
三、謹防糖尿病誤診
肺結核作為感染性疾病之一,可通過氧化應激等方式顯著影響患者的血糖改變,進而導致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抵抗,最終發(fā)生短暫性高血糖和血糖變異性。此外,肺結核本身也可引起結核性胰腺炎,胰腺內分泌功能的下降也會造成血糖升高。這種現象稱之為“應激性高血糖”。但是肺結核本身并不會引起糖尿病,有研究表明,在診斷有高血糖的肺結核患者中,高達50.0%的人在肺結核治療結束時血糖會恢復正常。因此,除了在發(fā)病早期檢測糖化血紅蛋白以外,對于未患糖尿病,但治療期間血糖較高的肺結核患者,在治療結束后也要定期復查糖化血紅蛋白,以排除“假性糖尿病”。
撰文:體衛(wèi)藝
圖片:體衛(wèi)藝
審核:彭曉軍
上傳:歐建敏